《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和商业贿赂治理是当前中国法律体系中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法律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新修法如何影响商业贿赂行为的界定、执法以及预防措施,同时分析教育在推动合规文化和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对商业贿赂的影响
2017年1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新一轮修订案。此次修订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 拓宽了“经营者”的概念,将网络交易平台等新兴业态纳入监管范围;
- 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了重新定义,明确了给予或者收受财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 将虚假宣传的范围扩大到服务领域,并增加了互联网领域的虚假宣传行为;
- 增加了针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具体规定,加大了对侵权者的惩罚力度;
- 强化了对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如未经同意不得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等。
上述修订使得《反不正当竞争法》更加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也为打击包括商业贿赂在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了更为明确和完善的法律依据。
二、商业贿赂治理的教育维度
-
法律法规教育:通过高校法学教育和在职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学习,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
伦理道德教育:在商业活动中倡导诚信经营理念,培养企业家和高管队伍的道德责任感,使他们自觉抵制腐败和不正之风。
-
职业素养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从业人员遵守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
警示教育:通过对典型商业贿赂案件的公开报道和剖析,让公众了解违法后果,起到震慑和教育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葛兰素史克(GSK)行贿案
2013年,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因在中国涉嫌向医生回扣以推广其药物而被调查。此案最终导致该公司被罚款近5亿美元,并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该案的查处不仅体现了我国政府打击商业贿赂的决心,也凸显了加强医药行业法律教育和自律的重要性。
四、结论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为商业贿赂治理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依据,而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投资,将在提升社会法治意识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持续不断的普法活动和深入人心的道德教育,我们有望逐步减少乃至消除商业贿赂现象,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